症状自测

Symptom self-test

  • 注意力不集中
  • 小动作多
  • 冲动易怒
  • 频繁眨眼
  • 不自觉吸鼻子清嗓子
  • 说话较晚
  • 不与他人交流
  • 兴趣少
  • 性格孤僻不合群
  • 智力低下
  • 反应迟钝
  • 身高明显低于同龄人

在线留言
客服及时处理

咨询热线
0451-51537507

抽动症 您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抽动症

今日推送!黑龙江附一儿童医院专家李怀宁:孩子挤眼特别频繁是抽动症吗

作者:黑龙江附一儿童医院

孩子频繁挤眼可能是抽动症的表现,但并非唯一原因,需结合其他症状和医学检查综合判断。以下是具体分析:

抽动症引发的挤眼特征

不自主性:抽动症引发的挤眼通常无法被孩子自主控制,表现为快速、重复的闭眼和睁眼动作,可能伴随皱眉、歪嘴、耸肩等联动动作。

伴随症状:随着病情发展,可能出现清嗓子、吸鼻、摇头、甩手等复杂运动抽动,或重复语言、秽语等发声抽动。

情境关联:症状常在紧张、焦虑、疲劳时加重,睡眠中消失,病程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。

其他可能原因

眼部疾病:结膜炎、角膜炎等感染性疾病会导致眼红、分泌物增多,孩子通过挤眼缓解不适;干眼症因泪液分泌不足或蒸发过快,引发眼干、异物感,促使孩子频繁眨眼;倒睫因睫毛逆向生长刺激眼球,导致频繁挤眼。

视力问题:近视、远视、散光等屈光不正,可能使孩子通过挤眼调整焦距以看清物体。

心理因素:心理压力、焦虑或缺乏安全感时,孩子可能通过挤眼等小动作缓解情绪。

习惯性动作:模仿他人或好奇形成的无意识行为,通常不伴有眼部器质性病变。

建议处理措施

观察记录:家长需记录孩子挤眼的频率、诱因及伴随症状,如是否伴有眼红、分泌物增多、视力下降等。

及时就医:若症状持续2周以上,或出现面部抽动、发声异常等表现,需尽快到儿科或神经内科就诊,通过脑电图、头颅MRI等检查排除神经系统病变。

综合干预:若确诊为抽动症,需结合行为干预(如认知行为疗法)、药物治疗(如硫必利片)及心理支持;若为眼部疾病或视力问题,则需针对性治疗原发病。